栏目分类
猫眼380万人“想看”: 《731》不只是电影, 更是自信Buff
发布日期:2025-08-16 03:22 点击次数:153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痛与抗争,正通过一部部电影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热映的《南京照相馆》用平民视角还原了战争阴影下的坚守,即将上映的《东极岛》则聚焦渔民救人的温情故事。
而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当属定档9月18日的《731》。
一波三折的定档,背后是大家对历史的牵挂
电影《731》聚焦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和细菌战研究的历史,将那段黑暗而沉重的历史搬上大银幕,其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意义与历史教育意义自不必言说。
但其定档之路堪称一波三折。
7月底该影片没能如期上映时,网上各种猜测满天飞:“是不是画面太残酷被卡了?”“难道遇到了什么阻力?”直到官方官宣定档9.18,网友们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有人在评论区说“这个日子选得好,提醒我们永远别忘那段历史”,还有人直接晒出购票提醒,“9月18日,必须去影院打卡”。目前猫眼电影平台上“想看”人数已经突破380万,足以见得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
《731》到底讲了什么?它撕开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侵华日军在哈尔滨搞细菌战研究,用无辜百姓做实验,那些泯灭人性的暴行,是刻在民族骨头上的痛。
《731》的意义,不止于还原历史。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与文化根脉的联结——当我们清楚自己从哪里来,才不会在别人的文化里妄自菲薄。
可现实中,不少人却在文化认知里迷了路。
别让错误认知模糊了文化的边界
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这种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之中。
遗憾的是,在消费主义与信息碎片的双重夹击下,不少人对中日文化的边界日渐模糊,甚至把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打上“日货”的标签,闹出一场场啼笑皆非的乌龙。
元气森林因瓶身的“気”字,被认为是“伪日系”,但实际上元气森林是中国的本土品牌,这样的设计是针对Z世代二次元审美的“设计符号”,文字本身是源于我国繁体“氣”。国产青梅酒品牌“梅见”,其品牌名与LOGO皆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然而,LOGO上的梅花纹却被无端指责抄袭日本家纹。事实上,该LOGO由“东西制造局”在对中国传统梅花纹进行溯源后,加以现代演绎创新而成,且原点梅花纹早在西夏时期便已存在。还有国民品牌娃哈哈,曾推出“樱花季”限定瓶,但被指“国货老字号怎么也走起日系风”,但樱花最早起源于中国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日本的樱花也是在奈良时代(约公元8世纪)从中国引入的,娃哈哈也澄清其樱花图取材自江苏无锡鼋头渚百年樱花谷。
此外,有些服装品牌用了汉服元素,被说成“模仿和服”;中式糕点店装得雅致些,就被认成“日本和果子店”等。
这些现象反映出的,是部分国人对自身传承五千年文化的不熟悉和认知的偏差。例如日本的饮茶文化本是源于中国,唐代的煎茶技艺由遣唐使带回日本,经过演变才有了如今的日本茶道,无论是茶具的选择还是冲泡的礼仪,都能看到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影子。
同时,日本的寺庙文化也与中国渊源深厚,京都的很多寺庙建筑风格,都仿照了中国唐代寺院的布局与样式,像法隆寺的金堂,其斗拱结构和屋顶形制,与西安青龙寺遗址出土的唐代建筑构件有着惊人的相似。可如今倒好,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反倒被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认成了别国的本土文化。
这种文化认知上的错位,不仅让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容易迷失自我,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源流模糊不清,就难以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也无法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应有的底气。
文化佳作出海,让世界看见东方魅力
值得欣慰的是,当下,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诸多领域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影领域成果斐然,动画电影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代表,其全球票房突破150亿元,成功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还有《深海》《中国奇谭》等作品不再局限于本土,而是借助流媒体平台与海外院线走向全球,在国际上掀起“中国动画热”,将东方美学与中国故事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流浪地球2》凭借精良的制作与深刻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实力,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
游戏行业也不甘落后,《黑神话:悟空》自发布以来热度持续攀升,在Steam平台累计收入约9.5亿美元,超越《侠盗猎车手5》,稳居Steam历史收入榜第二位。该游戏通过实景扫描,将中国的名胜古迹融入场景,搭配全局实时光照与光线追踪技术,使得光线与场景完美融合,为玩家呈现出美轮美奂的东方奇幻世界,带动了中国西游文化、神话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这些在不同领域的佳作,都彰显了新时代下我们日益坚定的文化自信。
而《731》这部聚焦历史伤痛的影片,与这些在国际上绽放光彩的文化佳作一脉相承,它们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不同表达,前者让我们回望历史、锚定根基,后者让我们展现当下、面向未来。
“《731》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记得:我们的文化自信,藏在历史的褶皱里,躲在传统的基因中,更握在每个守护它的人手里。吾辈当自强,先认清楚自家的文化宝贝,才能挺直腰杆,让东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亮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